多伦历史悠久,曾因庙而兴、因商而盛,是整个蒙古地区的宗教中心和“旅蒙商”真正形成并享誉世界的发祥地。300年前,以康熙在多伦诺尔会盟敕建汇宗寺为起点,开创了多伦蒙古草原寺庙之都和旅蒙商之都二百余年的繁荣。清咸丰同治年间,多伦城人口达到20余万,相当于北京同期人口的一半;各种商号4000余家,年税收60万块现洋,相当于当时归化城(呼和浩特市)和包头的税收总和。多伦的影响力享誉海内外,在上海、天津、南京等大城市都有以“多伦”命名的街道,这些都在昭示着人们确实不敢对其小视。
(多伦汇宗寺)
一、上海“多伦路”
上海“多伦路”修建于1912年,虽在理论上隶属华界,但却是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的产物。多伦路全长550米,呈L字型,东、北两端都与四川北路(1945年以前称北四川路)交汇。这条小街曲折幽静,街边的小楼风格各异。夹街小楼,栉比鳞次,风格各异。
在上海,多伦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,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,如鲁迅、瞿秋白、郭沫若、茅盾、丁玲、陈望道、叶圣陶等曾在此居住和创作。台湾作家白先勇也在这里的白公馆里度过童年。因此,多伦路被誉为“现代文学的重镇”。
上海多伦路的建筑,一般为早期发达的民族资本家建造的别墅,后被民国军政界的要人所占据。如今,在很多建筑的铭牌上,你会辨识出孔祥熙公馆、白崇禧别墅、汤恩伯住所等。他们都是搅动中国近代风云的人物,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。所以,坊间又有“一条多伦路,百年上海滩”之誉。
有人感慨:上海多伦路上走一走,你似乎还能聆听到这里曾经激荡文坛的震耳惊雷;多伦路上走一走,你仿佛还能感受到这里曾经强劲跳动的“民族魂”脉搏;多伦路上走一走,你依稀还能呼吸到这里厚积薄发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沁人气息;多伦路上走一走,你一定还能领略到百年上海滩演绎的民俗风情;多伦路上走一走,你一定能见前所之未见,闻前所之未闻,思前所之未思,获前所之未获。
展开全文
(上海多伦路路牌)
(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)
(上海多伦路)
二、天津“多伦道”
天津“多伦道”,在天津和平区西北部。东北起张自忠路,西南至南门外大街,中与辽北路、兴安路、嫩江路、和平路、辽宁路、华安大街、新华路、福安大街、山东路、荣安大街、河北路、蒙古路、治安大街、河南路、察哈尔路、山西路、升安大街、陕西路、宁夏路、荣业大街、甘肃路、新疆路、平安大街相交。1898年沦为日本租界地。1902年由日本东京建物株式会社修建成碎石路。以日本福岛县命名福岛街。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,以内蒙古多伦县命名至今。1979年改筑沥青路面。路两侧多为二至六层砖混结构楼房。北段两侧多商店,有北京理发店、百货大楼家具部、蓬英楼饭庄、香山美发厅、桂顺斋等。南段多居民住宅和企事业单位,有和平粮食局、利民食品厂、第六建筑公司、272医院、胜利公园等。
天津的“多伦道”,地处市中心,交通便利,小吃街和夜市热闹非凡。
(天津多伦道小吃街)
(天津多伦道菜市场)
三、南京“多伦路”
多伦路,南京路名,大约从建宁路到花家桥。修筑于南京民国首都计划时期。以当时察哈尔省多伦县得名。民国26年(1937)南京行政统计报告载,1935年建。
南京“多伦路”,静海寺、天妃宫近在咫尺,繁华的盐大街是下关最热闹地方。
(南京多伦路牌)
(南京多伦路与驴子巷)
后记:多伦诺尔在繁荣兴盛时期,被称为“南迎中华福、北接蒙古财,日进斗金、日出斗银”的漠南商埠。那远古文明的创始与沿革以及影响力,已成为今日多伦的历史印迹,作为每个多伦人,都应铭刻这段悠久的文明历史,让灿烂华章为今天的美丽多伦增辉,让古城文明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。
(高建祥整理)
声明:《建祥采风》头条号所刊登的《多伦故事》,版权由编者所有,如有翻印或转载,须经编者同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